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生理学(药物分析)

题库首页>药物分析期末复习>生理学(药物分析)

请详细叙述经典的突触传递过程。

正确答案: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使突触前膜发生除极;当除极达到一定水平时,前膜上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的Ca2+进入突触前膜,使前膜内Ca2+浓度升高,其主要作用是中和膜内负电荷、降低轴浆粘度、促发囊泡的收缩机构,使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并与之接触、融合,通过出胞作用把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后,经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的改变,某些离子进出突触后膜,导致后膜发生一定程度的除极或超极,从而将突触前神经元的信息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变化。这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这是一个电-化学-电的过程,即由突触前神经元的生物电变化,引起轴突末梢化学递质的释放,进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生物电变化的过程。 在突触传递中,如果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就使突触后膜对Na+、K+的通透性增大,特别是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大于K+外流,使突触后膜产生除极。这种由兴奋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除极的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如果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就使突触后膜对Cl-和K+的通透性增大,主要是对Cl-的通透性增大,Cl-内流使突触后膜产生超极这种由抑制性递质引起的突触后膜超极的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EPSP 和IPSP都是一种局部电位,可以总和。EPSP总和可使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而易于爆发动作电位,这种作用称为易化。IPSP总和使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离阈电位的距离增大而不易爆发动作电位,即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了抑制效应。 由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常与多个突触前神经元的末梢构成突触,其中既有兴奋性突触的联系,也有抑制性突触的联系,产生的突触后电位既有EPSP,也有IPSP。突触后神经元是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当代数和为超极时,突触后神经元表现为抑制;当代数和为除极且达阈电位时,即可在突触后神经元的轴突始段爆发动作电位。
搜题找答案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