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题库首页>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医师)

简述目前临床常采用的各种成分血的特点和适应证。

正确答案:(1)浓缩红细胞(crc):浓缩红细胞是从全血中分离出部分血浆而制成的,血细胞比容为0.7~0.8,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与全血相同。适用于:①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②各种慢性贫血。③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④小儿、老年人输血。浓缩红细胞中残余的白细胞、血小板与全血相同,故目前已少用浓缩红细胞。 (2)悬浮红细胞(crcs):悬浮红细胞是用离心方法除去大部分(90%)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因而含有全血中的全部红细胞,但还有一定量的白红胞、血小板和少量血浆。其作用和适用范围与浓缩红细胞相同。 (3)少白细胞的红细胞(lprc):lprc是为了减少全血或红细胞制品中的白细胞给受血者带来输血反应的一种安全输血的制品,可以采用过滤器法、手工洗涤法和机器洗涤法等制取,目前多采用过滤器法,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为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lprc同样起增强运氧能力作用,适用于:①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人。②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病人)。但该制品并不能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4)洗涤红细胞(wrc):一般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红细胞洗涤3~4次,它可以降低白细胞、血小板数以及血浆蛋白含量,是一种减少同种免疫输血反应的良好措施。洗涤结果,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红细胞回收率>70%。它同样可以增强运氧能力,适用于:①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病人。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③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病人。④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 (5)冷冻红细胞(ftrc):采取降低红细胞保存温度的办法,使红细胞代谢率达到几乎停止的状态,此时红细胞代谢耗能最少,从而避免代谢毒性产物的积累,达到延长红细胞保存期的目的。冷冻红细胞可以长期保存,低浓度甘油超速冷冻的红细胞可以保存10年以上,其作用亦为增强运氧能力,适用人群除同洗涤红细胞外,还可用于:①稀有血型病人输血。②自身输血。③新生儿溶血病换血。 (6)血小板制品:可分为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和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二者均需22℃±2℃轻振荡保存。①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200ml全血制备者,血小板含量为≥2.0×10/袋(20~25ml);400ml全血制备者血小板含量≥4.0×10/袋(40~50ml)。②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pc-2):本制品系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血小板含量为≥2.5×10/袋(150~250ml),红细胞含量<0.4ml。浓缩血小板的作用是止血,适用于:①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②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为了达到治疗目的,用手工法制备者,由于血小板含量少,需用多个供血者的血小板,反复多次输注。如此,往往使受血者容易形成同种免疫和输注无效,故有条件者最好采用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 (7)新鲜液体血浆(flp):flp系采取的全血在6小时内离心后,去掉红细胞的血浆。它含有全部凝血因子,血浆蛋白为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他凝血因子0.7~1.0u/ml。其作用为补充凝血因子和扩充血容量,适用于①补充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因子ⅴ和因子ⅷ)。②大面积烧伤、创伤。 (8)新鲜冷冻血浆(ffp):ffp是将新鲜液体血浆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冷冻而成,所含内含物与新鲜液体血浆相同,因其迅速冷冻,可保存1年,便于为临床提供急需品。其作用和适用范围亦同于新鲜液体血浆。 (9)普通冷冻血浆(fp):fp来源是新鲜冷冻血浆保存一年后者,即改为普通冷冻血浆;普通冷冻血浆在20℃以下可保存4年。普通冷冻血浆与新鲜冷冻血浆相似,但前者缺乏因子ⅴ和因子ⅷ,其作用是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适用于①主要用于补充稳定凝血因子的缺乏,如因子ⅱ、ⅶ、ⅸ、ⅹ等。②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大量丢失。目前普通冷冻血浆在临床上已很少使用。 (10)冷沉淀(cryo):冷沉淀是新鲜冷冻血浆在1℃~5℃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主要含因子ⅷ、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ⅹⅲ和纤维结合蛋白等成分。400ml全血制备的冷沉淀为2u,为20~30ml,适用于①甲型血友病。②血管性血友病。③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冷沉淀与其他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一样,有传播传染病的危险,特别是长期反复输注的病人应警惕。 (11)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grans):本制品系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每袋内含粒细胞≥1×10。作用为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适用于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l,并发细菌感染,经抗生素治疗48小时仍无效者。由于浓缩白细胞对机体的不良反应大以及其他原因,因之很少应用于临床,并应从严掌握剂量。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