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救护五大技术
正确答案:(一)通气技术
通气障碍的主要表现有:早期伤员出现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出汗,呼吸呈吸气时间大于呼气时间或伴有肺部哮鸣音。继而病情加重,口唇发绀,吸气时出现三凹征。此时呼吸呈浅快样改变,随后出现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以致于测不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出现昏迷,导致死亡。通气障碍发生后应依据气道阻塞的不同原因用相应的方法以恢复呼吸道的通气。
1.异物阻塞咽喉部 对于发生咽喉部异物阻塞的伤员,首要为清除阻塞的异物,用手指掏出或者用合适的管子迅速吸出堵塞物,清除伤员口鼻内积存的凝血块、分泌物、碎牙片、碎骨片、泥沙等。同时,立即改变体位,采取端坐前倾位,侧卧位或俯卧位,以利于咽喉部的引流,以有效清除分泌物,通畅呼吸道,解除通气障碍。对于有下颌骨骨折移位的必须将骨折复位固定,将舌向前拉,对昏迷的病人应将舌外拉并固定,以防止舌后坠阻塞气道。
2.血肿、组织水肿压迫呼吸道
(1)鼻腔插入鼻咽通气导管通气。
(2)环甲膜粗针头穿刺通气:病情紧急的可用14~15号粗针头由环甲膜穿刺插入气管内,仍觉通气不足时可同时插入多个粗针头,随后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3)紧急环甲膜切开术:因通气障碍而濒死的病人可行此术,即用尖刀迅速切开皮肤和环甲膜,达到通气目的。病情缓解后再做常规气管切开。
(4)紧急气管切开术:仅在非常紧急的情况可以使用,即使用当前可以使用的物品切开气管,维持暂时的通气。具备条件时及时更换正规套管。
(5)快速气管切开术:采用快速气管切开器完成手术。为了伤员的安全运送,防止途中发生意外,也可选择性的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3.呼吸道误吸 及时吸出误吸的血液、涎液及呕吐物,尤其对昏迷、休克之误吸者应迅速做气管切开。对于昏迷病人,有条件时应留置胃管,吸出胃内容物。
4.呼吸道烧伤水肿 应迅速做气管切开,通过气管套管迅速吸出气管、支气管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质量要求
(1)掌握通气障碍的表现。
(2)对异物阻塞的伤员首先应解除呼吸道的阻塞。
(3)熟悉紧急通气术及气管切开术。
(4)熟悉几种通气障碍的紧急处理方法。
(二)止血技术
肢体大血管破裂或其他原因的大出血,在短时间内将危及伤员生命,或者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及时、正确的止血将有效的减少火线伤亡,主要止血方法由以下几种:
1.指压止血法 主要是用手指压住搏动性出血伤口近侧得动脉,将动脉压在深部的骨骼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此方法主要适用于短时间内控制动脉血流,但因四肢动脉侧支循环较为丰富,指压效果有限,而且无法持久,故随即应采用其他的止血方法。
2.压迫包扎止血法 一般中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损伤出血可用这种方法止血,将急救包打开后将敷料敷盖在伤口上,用三角巾折叠呈带状或用绷带加压包扎。为火线急救止血的常用方法,无急救包时也可以用清洁的布类织物适当的包扎。敷料要垫厚,血管表浅的部位,也应有敷料的保护,以免绷带加压包扎造成“止血带“效应。包扎压力适当,均匀,包扎范围要大,以保证肢体远侧浅动脉正常搏动为原则,同时应该抬高伤肢,避免静脉回流受阻增加伤口出血现象。
3.填塞止血法 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用无菌敷料填入伤口内压紧,外加大型敷料加压包扎。用法比较局限,仅限于腋窝、肩部、大腿根部、臀部等用加压包扎难以止血的部位使用。
4.屈曲关节止血法 多在肘或膝关节以下出血,并且证实无骨关节损伤时才能采用此法,在肘窝或腘窝处垫绷带卷或者棉垫,将肘或膝关节尽可能屈曲固定,用三角巾或绷带固定,借衬垫压迫动脉达到止血的目的。
5.简易绑扎止血法
(1)勒紧止血法:在四肢伤口上部用绷带或带状布条或三角巾折叠成带状,勒紧伤肢,第1道为衬垫,第2道压在第1道上适当勒紧止血。
(2)绞棒止血法:紧急情况没有止血带可用三角巾、绷带、纱布条等便捷材料折叠成带状缠绕肢体一圈,两端拉紧打结,绞棒插在圈内并向上提起,边提边绞紧,直至伤口不出血,最后固定绞棒。
6.止血粉、止血纸、止血栓止血法依据创面的特性选用不同的止血用品,此法可与压迫止血法合用。
7.止血带法
(1)使用方法:先在止血带部位用纱布等物衬垫肢体1周。然后扎上止血带。将止血带的头端用一手的拇指、示指、中指夹持,将尾端绕肢体1周后压住止血带头端,再绕肢体1周,仍然压住头端,将尾端放至示指与中指中间夹紧,抽出被止血带压住的手指时不能松脱尾端,否则将导致止血过程失败。
(2)应用指征:应严格限制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的喷射性大、中血管出血。
(3)注意事项:①必须做出显著的标记,注明和计算时间,优先后送伤员;②连续阻断血流一般不得超过1个小时,如必须继续阻断血流,应每隔1个小时放松1~2min;③要避免止血带勒伤皮肤,止血带下面应垫有衬垫;④止血带应靠近伤口。
8.质量要求
(1)对出血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2)熟练掌握几种止血方法的操作。
(3)熟悉止血带止血法的注意事项。
(三)包扎技术
1.包扎材料 以急救包为主。特殊情况下可以利用便捷材料进行包扎。
2.包扎方法 主要由绷带卷包扎和三角巾包扎等方法,绷带包扎有环形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形包扎和帽式包扎等。包扎时要注意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和走行方向顺序。
三角巾包扎使用时应先撕开胶合边一侧的剪口,取出三角巾将敷料放于伤口上,然后用三角巾包扎起来。
3.注意事项
(1)包扎前要充分暴露伤口,动作要轻快,避免增加出血和疼痛。
(2)包扎伤口位置要准确。打结时要注意避开伤口。
(3)急救敷料尽可能干净,接触伤口的尽量用消毒的敷料。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10cm。
(4)包扎时动作要轻柔,压力适当,牢靠稳妥,防止滑脱,既要保证敷料固定和加压止血,又不能影响血液循环。
(5)伤口嵌入的弹片、弹头和其他异物,一般不要随便取出,有外露污染的骨折端或内脏,不可轻易还纳。
4.质量要求
(1)熟练掌握绷带及三角巾包扎手法。
(2)熟悉注意事项。
(四)固定技术
1.固定材料 常用的有木板、铁丝夹板、标准的预制夹板或石膏夹板、热塑料夹板等。携带的固定物品用完后,也可就地取材。
2.固定方法 先尽可能的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然后将伤肢放到适当的位置,固定于夹板或其他支架,先固定上端,后固定下端,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远和近的2个关节,既要牢靠不移,又不可过紧。如无固定材料,也可行自体固定法。四肢骨折固定时,要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3.注意事项
(1)临时固定只要求大体复位,不必追求完全复位。
(2)伤口有出血的应该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
(3)大腿和脊柱骨折时应就地固定,四肢骨折应先固定近端,再固定远端。
(4)固定要轻、稳妥,牢靠、松紧适宜。固定器材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应在骨突部衬垫衣物或敷料,防止皮肤受压引起损伤。
(5)对开放性骨折,不要把外露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
(6)固定后,应给予标记,迅速后送。
4.质量要求
(1)能够正确合理选择合适的材料。
(2)固定前尽可能对伤肢进行复位。
(3)掌握固定范围。
(4)熟悉注意事项。
(五)搬运技术
1.搬运方法
(1)单人徒手搬运:主要包括单人匍匐搬运法,单人肩扛、背、拖法,单人牵拖法。
(2)双人徒手搬运:坐椅式搬运法可用于头部及胸部损伤,此外还有搬抬式搬运及多人徒手搬运,但脊柱,腹部创伤禁用搬抬式搬运法。
(3)担架搬运法:应用制式担架或临时做成担架对伤员进行转移。
2.注意事项
(1)搬运伤员动作要轻快,搬运前尽可能的做好初步急救处理。
(2)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要注意伤员的伤情变化,出现紧急情况要处理后待伤情好转再继续转移。
(3)担架后送,伤员脚在前,头在后,便于观察伤情;上坡时则头在前,脚在后,下坡时头部应在后;尽可能保持担架平稳。
(4)遇有火力威胁或敌人空袭时,应妥善保护伤员的安全。
3.质量要求
(1)掌握单人、双人及担架搬运方法。
(2)对不同的伤员能选择正确的搬运方法。
(3)熟悉注意事项。
(六)脊柱损伤的搬运
1.原则 脊柱损伤很容易损伤脊髓,应平稳置于硬板上抬运,始终保持中立位,切忌脊柱扭曲、旋转。
2.操作方法
(1)使病人两下肢伸直,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
(2)由3~4人分别托病人的头背、腰臀及双下肢部位,协调动作,使病人成一整体,保持脊柱伸直位,施以平托法移至硬板上。
(3)在伤处垫一薄枕,使此处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几条带子(一般4条:胸、肱骨水平,前臂、腰水平,大腿水平,小腿水平各1条)将病人固定在硬板上,避免其左右转动或移动。
(4)怀疑有颈椎骨折或脱位时,须用双手牵引头部使颈椎维持中立位,平置病人于硬板上,在头颈两侧填塞沙袋或布团以限制头颈活动。
3.质量要求
(1)搬运操作方法正确。
(2)能就地取材(木板床、硬质平板担架)。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