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及其特点。
一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 1.消化部位 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终止于小肠蛋白质HC1高级结构分解,肽链暴露 胃、胰、糜蛋白酶内切酶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羧基肽酶、氨基肽酶 外切酶使之分解为AA/小肽 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20%在胃,60~70%在小肠,其余在大肠。 吸收(1)部位:小肠上部 (2)方式:主动吸收 (3)载体:碱性、酸性、中性系统 (4)顺序:L-AA>D-AA Cys>Met>Try>Leu>Phe>Lys≈Ala>Ser>Asp>Glu其特点是吸收快、不竞争有限的载体,分解、吸收时耗能少,可作为活性物质,合成时耗能少。 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摄入蛋白质的70%(40~80%)被瘤胃微生物消化,其余部分(30%)进入真胃和小肠消化。 1。消化过程 (1)饲料蛋白质 瘤胃降解蛋白(RDP) 瘤胃未降解蛋白(过瘤胃蛋白,UDP) (2)蛋白质降解率(%)=RDP/食入CP 2。利用 瘤胃NH3浓度达到5m M(9mg/100ml),微生物蛋白合成达到最大水平,超过此浓度的NH3被吸收入血。通过合成尿素而解毒。 瘤胃的Pr消化吸收特点 1.饲料Pr在瘤胃内经过微生物改组合成饲料中不曾有的支链AA。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实质上是瘤胃微生物营养。 2。反刍动物本身所需AA(小肠AA)来源于MCP、UDP(RUP)和内源蛋白质。MCP可以满足动物需要的50~100%,UDP是高产时的必要补充,内源蛋白质量少且较稳定。 3.瘤胃中80%的微生物可以NH3为唯一氮源,26%只能利用NH3,55%可同时利用NH3和AA,因此,少量Pr即可满足微生物的需要,这是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等NPN的生物学基础。 4.MCP品质与豆粕(饼)、苜蓿叶蛋白质相当,略次于优质的动物蛋白质,但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 BV70~80% 5大量 RDP在瘤胃中分解,实际上存在能量和蛋白质的损失。 6.饲料蛋白的降解 率差异很大,适当加工处理可降低降解率,并可能提高UDP的小肠利用率(如加热、甲醛包被、缓释等措施可提高UDP利用率)。 7.NPN在瘤胃中集中、急剧分解不仅有氮素损失,且可能造成中毒。 8.对反刍动物补充AA、Pr的效果一般不如单胃动物明显,其效果取决于过瘤胃的数量以及过瘤胃AA在小肠的消化、吸收。 3。影响消化利用的因素 (1)瘤胃内环境的稳定 (2)口粮CP水平:13% NH3浓度5mM(3)蛋白质种类:NPN与真蛋白 CP<13%,加NPN有效;高于13%效果差 (4)其他养分:碳水化合物、P、S 4小肠消化 (1)方式与产物:与单胃动物相园 (2)底物:与单胃动物不同 MCP♥占50-90% RDP♥占10-50% 5小肠中蛋白质的去向 (1)70%——消化、吸收——血液——30%——组织蛋白合成 (2)30%粪便排山(粪N)——血液)70%——未利用(尿N) 6大肠的消化 与单胃动物相同。 进入盲肠的N占摄入N的20%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