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题库首页>执业医师>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颌面部肿痛

正确答案:颌面部肿痛是口腔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由口腔颌面部的某些疾病,甚至某些全身疾病所引起。因此要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局部及全身检查所见、实验室和放射学检查等结果加以综合分析,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1.起病时间及发病情况 询问颌面部肿痛出现时间;是突然发病还是疼痛症状逐渐加重的过程;开始即表现为颌面部肿痛还是由别的症状伴发或逐渐转变为颌面部肿痛。根据这些情况可分析出是急性病变还是慢性病变的急性发作。 2.病因及诱因 询问出现颌面部肿痛的可能的原因或诱因,是牙源性还是腺源性或其他原因。引起颌面部肿痛的可能的原因如下。 (1)冠周炎 初期只是牙龈疼痛红肿,在咀嚼及吞咽时加重,可出现张口时疼痛加重,当感染波及咀嚼肌及翼内肌时可出现牙关紧闭。局部可出现肿胀,淋巴结可增大及压痛。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全身不适、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炎症扩散后,感染可向咀嚼肌、颊部、咽旁、下颌等扩散引起相应间隙的感染。并可进一步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2)颌面部间隙感染 指发生在颌骨周围筋膜间隙组织的急性炎症,主要由牙源性和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一般化脓性感染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症状。炎症反应严重者,出现高热、寒战、脱水、白细胞增高、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 (3)颌面部淋巴结炎 早期为局部淋巴结肿大,能移动,有触痛;炎症继续发展,各级淋巴结可互相粘连成一肿块,周围组织红肿、疼痛,可有发热、头痛、胃纳不佳等全身症状。 (4)颌骨骨髓炎 颌骨骨髓炎青壮年人发病率高,男性多于女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约占各类型颌骨骨髓炎的90%以上,其中下颌骨发生率高,以牙源性感染最多见,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期为发热、多个牙松动、疼痛和牙周溢脓;慢性期一般在急性期2周后,局部肿胀,瘘孔排脓,死骨形成。 (5)颌面部疖痈 是皮肤毛囊及皮脂腺周围组织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疖初起为一圆形红色的突起,有一硬结,稍感疼痛。如不治疗,逐渐扩大,表面出现一黄色小脓点,周围红肿,疼痛加重。一般情况下脓头自行破溃,脓液排出,自行愈合。痈多发于上唇,常为疖发展而来,病初局部相继出现多个脓头,且有脓血渗出液,周围红肿。局部淋巴结可增大。患者感疼痛,张口痛,影响进食和说话,全身症状可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畏寒及发热等。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可上升。可引起脓毒血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 (6)腮腺炎 分为化脓性和病毒性两种。化脓性腮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热、痛,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病毒性腮腺炎通常称为流行性腮腺炎,较多发生于幼儿或青少年,有传染病接触史,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表面发热,有压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可双侧或单侧受累,白细胞不但不增高反而减低或正常,局部症状与化脓性腮腺炎相似,但没有化脓倾向。 (7)下颌下腺炎 主要是因涎石、异物、外伤或手术等导致颌下腺导管阻塞或狭窄,引起逆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其中以与涎石并发者为多见。主要表现为进食时,尤其是进食酸性食物可引起颌下区明显肿大、疼痛,进食后肿痛逐渐减轻而消失;此种症状可反复出现。 (8)手术、损伤后肿痛 有手术、损伤病史,肿胀以手术、损伤区域为中心,可伴有轻压痛。并发感染时,出现明显的炎症症状。 (9)恶性肿瘤 常有局部疼痛、麻木、张口受限等症状,并发感染时可出现肿胀、疼痛加重等炎症症状。 (10)颞下颌关节囊肿 滑膜囊肿表现为关节区疼痛或酸胀不适,伴同侧面痛及头痛,张口受限,患侧丰满或轻度膨隆。CT、MRI检查可协助诊断。 3.主要症状特点 (1)颌面部肿胀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和时间。 (2)肿胀的性质,可为硬、柔软,或有波动感,穿刺液的性质。肿痛区皮肤、黏膜的色泽及温度有无变化。 (3)疼痛是锐痛的还是钝痛、酸痛;是自发痛还是激发痛、咬合痛;自发痛是阵发的或是持续不断;有无夜间痛;疼痛部位是局限或是扩散的;有无周期及缓解期。 4.病情发展与演变 颌面部肿痛的性质或程度有无改变;有无新发症状的出现;症状逐渐减轻还是加重。 5.伴随症状 除颌面部肿痛外有无其他伴随症状,有无手术史、外伤史或其他疾病治疗史。 6.诊治经过 就诊前有无治疗史,治疗方法及药物名称、剂量、疗程及疗效如何。 7.全身状况 包括精神、体力状态、食欲、大小便、发热及睡眠情况。 8.其他情况 既往史:有无全身系统疾病史、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工作环境,生活习惯及嗜好等情况。 家族中是否有与患者同样或类似的疾病,有无与遗传有关的疾病等。
搜题找答案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