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
正确答案:血压通常指动脉血压或体循环血压(BlooD prEssurE,BP),是重要的生命体征。
(一)测量方法
1.直接测压法经皮穿刺将导管由周围动脉送至主动脉,导管末端接监护测压系统,自动显示血压值。本法虽然精确,但因为测量时有创伤,仅用于危重、疑难病例。
2.间接测量法即袖带加压法,以血压计测量。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血压仪,诊所或医院常用汞柱式。间接测量法简便易行,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周围动脉舒缩变化的影响。
操作规程:受检者半小时内禁烟、禁咖啡,安静环境下休息5分钟以上,取仰卧或坐位。被检查者上肢裸露伸直并轻度外展,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检查者将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使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气袖之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检查者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搏动上准备听诊。检查者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随汞柱下降,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根据KorotkoFF5期法,首先听到的响亮拍击声(第1期)代表收缩压,随后这些声音被柔和吹风样杂音所代替称为第2期,在第3期当压力进一步降低而动脉血流量增加后,拍击声重新出现,然后音调突然变得沉闷为第4期,最终声音消失即达到第5期。第5期声音消失前的血压值即为舒张压。血压至少测量2次。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值为脉压,舒张压加1/3脉压为平均动脉压。需注意的是,部分被检查者偶尔可出现听诊间隙(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出现的无声间隔),可能因未能识别而导致收缩压的低估。因此,需注意向袖带内充气至肱动脉搏动声消失后,再升高20~30mmHG,一般能防止此误差。
气袖宽度:成人标准气袖宽约12~13Cm。手臂过于粗大或测下肢血压时,用标准气袖测值会偏高,反之,手臂太细或儿童测血压时用标准气袖结果会偏低。因此针对特殊情况应使用适当大小的袖带,袖带内的气囊至少环臂80%。
(二)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
1.高血压 排除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在安静的、清醒的条件下采取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的收缩压值达到或超过140mmHG和(或)舒张压达到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标准则称为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大多为原发性。
2.低血压 凡血压低于90/60mmHG时称低血压。持续的低血压见于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心脏压塞等严重病症。但体质性低血压多无症状。
3.双侧上肢血压差别显著 正常双侧上肢血压差别达5~10mmHG,若超出此范围为异常,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瘤或先天性动脉畸形。
4.上下肢血压差别显著 正常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血压达20~40mmHG,若下肢血压低于上肢则考虑主动脉狭窄,或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等。
5.脉压改变 脉压明显增大,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动脉硬化等,若减小,则考虑主动脉狭窄、心包积液及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三)动态血压监测
近年来血压监测方面除了危重病人的床旁有创监测外,尚有动态血压监测( ABPM),是高血压诊治中的一项进展。通常采用袖带麦克风感知柯氏音法或振荡法,按设定间期24小时记录血压。一般白昼时间为6AM~10PM;每15分钟或20分钟测压一次;晚间为10PM~次晨6AM,每30分钟记录一次。迄今尚无公认的正常值或动态高血压诊断标准。目前多数推荐的正常上限参考标准如下: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昼平均血压<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125/75mmHG。白昼血压有两个高峰:上午8:00~10: 00,下午16: 00~18:00,夜间血压较白昼下降>10%称为勺型,为正常昼夜节律。凡在一次或多次随访中血压波动很大者、疑有单纯性诊所高血压者、有提示低血压发作症状者或高血压治疗降压效果差的患者,均应考虑将动态血压监测作为常规血压测量的补充手段。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