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韩某,34岁,农民,2000年7月26日就诊。 患者前天晚间在县城大排档用餐后,于昨日黎明起出现腹痛、排便成黏液稀水样,便后腹痛未减,至早饭前大便4次,伴里急后重,便中有脓血黏液,遂就诊于某医院急诊,便常规示: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黏液(++),并见巨噬细胞。体温38.7℃,伴恶心、恶寒。西医诊断为急性菌痢,予呋喃唑酮、黄连素口服,庆大霉素肌注以及输液等综合治疗1天后,症状未见好转,脓血便1日达15次以上,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体温升至39.1℃。舌苔黄腻,脉滑数。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泄泻相鉴别。
正确答案:主诉:腹痛、黏液脓血便1天。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腹痛、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属"痢疾"范畴。起病急,外感湿热之邪或内伤饮食,湿热之邪毒积滞于肠中,气血被阻,气机不畅,传导失司,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之毒熏灼,伤及肠道脂膜之气血,腐败化为腥臭脓血;湿热下注,故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热郁于内,蒸腾于外,出现发热、恶寒;舌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辨证为湿热痢。
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
痢疾与泄泻的鉴别: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均为排便次数增多,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泄泻是粪便稀薄无脓血,腹痛、肠鸣并见,泻后痛减。痢疾则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并见,便后不减,以资鉴别。见诸临床,泻痢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有先泻后转痢者,病情加重;亦有先痢而后转泻者,病情减轻,临证时须仔细辨别。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痢疾 中医证候诊断:湿热痢
中医治法:清肠化湿,调和气血
方剂:芍药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