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题库首页>执业医师>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腹痛

正确答案: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病因病机】 1.病因 (1)外感时邪:外感风、寒、暑、热、湿邪,侵入腹中,均可引起腹痛。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若伤于暑热,或寒邪不解,郁而化热,或湿热壅滞,可致气机阻滞,腑气不通而见腹痛。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食停滞,纳运无力;过食肥甘厚腻或辛辣,酿生湿热,蕴蓄胃肠;或恣食生冷,寒湿内停,中阳受损,均可损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它如饮食不洁,肠虫滋生,攻动窜扰,腑气不通则痛。 (3)情志失调:情志不遂,则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机阻滞而痛作。若气滞日久,血行不畅,则瘀血内生。 (4)阳气素虚:素体脾阳亏虚,虚寒中生,渐致气血生成不足,脾阳虚馁而不能温养,出现腹痛,甚至病久肾阳不足,相火失于温煦,脏腑虚寒,腹痛日久不愈。 此外,跌仆损伤,络脉瘀阻,或腹部术后,血络受损,亦可形成腹中血瘀,中焦气机升降不利,不通则痛。 2.病机 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上述诸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 腹痛发病涉及脏腑与经脉较多,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四端。概而言之,实为邪气郁滞,不通则痛;虚为中脏虚寒,气血不能温养而痛。四者往往相互错杂,或寒热交错,或虚实夹杂,或为虚寒,或为实热,亦可互为因果,互相转化。如寒痛缠绵发作,可以寒郁化热;热痛日久,治疗不当,可以转化为寒,成为寒热交错之证;素体脾虚不运,再因饮食不节,食滞中阻,可成虚中夹实之证;气滞影响血脉流通可导致血瘀,血瘀可影响气机通畅导致气滞。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若急性暴痛,治不及时,或治不得当,气血逆乱,可致厥脱之证;若湿热蕴结肠胃,蛔虫内扰,或术后气滞血瘀,可造成腑气不通,气滞血瘀日久,可变生积聚。 【诊断要点】 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其疼痛性质各异,若病因外感,突然剧痛,伴发症状明显者,属于急性腹痛;病因内伤,起病缓慢,痛势缠绵者,则为慢性腹痛。临床可据此进一步辨病。 2.注意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如涉及肠腑,可伴有腹泻或便秘;膀胱湿热可见腹痛牵引前阴,小便淋沥,尿道灼痛;蛔虫作痛多伴嘈杂吐涎,时作时止;瘀血腹痛常有外伤或手术史;少阳表里同病腹痛可见痛连腰背,伴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3.根据性别、年龄、婚况,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关系,起病经过,其他伴发症状,以资鉴别何腑受病,明确病理性质。 【类证鉴别】 1.腹痛与胃痛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2.腹痛与其他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 许多内科疾病常见腹痛的表现,此时的腹痛只是该病的症状。如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积聚之腹痛,以腹中包块为特征等。而腹痛病证,当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3.腹痛与外科、妇科腹痛 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一般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显;外科腹痛多后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等。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如痛经、先兆流产、宫外孕输卵管破裂等,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辨证论治】 1.寒邪内阻证 主症: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病机概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物: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等。 2.湿热壅滞证 主症: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病机概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代表方剂:大承气汤加减。 常用药物: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等。 3.饮食积滞证 主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病机概要: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枳实导滞丸加减。 常用药物:大黄、枳实、神曲、黄芩、黄连、泽泻、白术、茯苓等。 4.肝郁气滞证 主症: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病机概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物: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芍药、甘草、川芎等。 5.瘀血内停证 主症: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舌质紫暗,脉细涩。 病机概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代表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牛膝、当归、川芎、赤芍、甘草、延胡索、蒲黄、五灵脂、香附、乌药、青皮等。 6.中虚脏寒证 主症: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病机概要: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代表方剂:小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物:桂枝、干姜、附子、芍药、炙甘草、党参、白术、饴糖、大枣等。 【预防与调护】 1.腹痛多与饮食失调有关,平素宜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忌食生冷、不洁之食物,少食过于辛辣、油腻之品。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洗手,细嚼慢咽,饭后不宜立即参加体育活动。 2.腹痛患者宜解除思想顾虑,疼痛剧烈者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虚寒者宜进热食;热证宜进温食;食积腹痛者宜暂禁食或少食。医生须密切注意患者的面色、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诊情况、二便及其伴随症状,并须观察腹痛与情绪、饮食寒温等因素的关系。如见患者腹痛剧烈、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须警惕出现厥脱证,须立即处理,以免贻误病情。
搜题找答案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