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马某,男,19岁,学生。于2005年3月19日就诊。 患者2天前由于起居不慎导致发热、咽喉肿痛,自测体温38.2℃,遂自服速效感冒颗粒,热势可暂降,但继而复热,咽喉疼痛更甚,以致不能饮水及吞咽,声音嘶哑,咳嗽无痰。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现症见:发热,微恶寒,咽喉肿痛,口渴,饮食难入,声音嘶哑,咳嗽无痰,大便干,小便黄。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其他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8.8℃,P98次/分,R20次/分,BP126/84mmHg。急性病容,面色通红,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充血,双扁桃体Ⅱ度肿大并附有黄白脓点。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3.2×10/L,N92%,L8%,RBC5.0×10/L。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请与大头瘟相鉴别(中医执业医师)。
正确答案:患者姓名:马某 性别:男 年龄:19岁 职业:学生 婚况:未婚
主诉:发热,咽喉肿痛2天。
现病史:患者2天前由于起居不慎导致发热、咽喉肿痛,自测体温38.2℃,遂自服速效感冒颗粒,热势可暂降,但继而复热,咽喉疼痛更甚,以致不能饮水及吞咽,声音嘶哑,咳嗽无痰。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现症见:发热,微恶寒,咽喉肿痛,口渴,饮食难入,声音嘶哑,咳嗽无痰,大便干,小便黄。
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
体格检查:t38.8℃,p98次/分,r20次/分,bp126/84mmhg。
一般情况:神色:急性病容,面色通红;形态:无异常;语声:无异常;气息:无异常;舌象:舌质边尖红,苔薄黄。脉象:脉浮数。
皮肤、黏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
头部及其器官:咽部充血,双扁桃体ⅱ度肿大并附有黄白脓点
颈项:无异常
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无异常
腹部(肝、脾):无异常
二阴、脊柱四肢:无异常
神经系统: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3.2×10/l,n92%,l8%,rbc5.0×10/l。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咽喉肿痛为主症,诊断为风热乳蛾。风为百病之长,春季风热邪气较盛,风热外侵,犯肺卫,攻咽喉发为本病。风热之邪入侵,先犯上焦肺卫,肌表皮毛不利,故发热,微恶寒;肺气失宣故咳嗽无痰;风热上攻咽喉故咽喉肿痛,声音嘶哑,饮食难入;风热均为阳邪,消灼津液故口渴,大便于,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犯于肺卫之象。
中医鉴别诊断:本病当与"大头瘟"鉴别,两者都有风热之邪上攻头目之象,后者为风热疫毒袭入,具有传染性,传变较迅速,可迅速由表及里,转为热毒入里之象,发病初其症可见头面红热肿痛,伴发热,脉浮等表现。
西医诊断依据:
1.青年男性,发热,咽喉肿痛2天。
2.查体:t38.8℃,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充血,双扁桃体ⅱ度肿大并附有黄白脓点。
3.化验:血常规:wbc 13.2×10/l,n92%,l8%,rbc5.0×10/l。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
西医鉴别诊断:当与流行性感冒相鉴别,后者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常有流行病史,并依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供鉴别。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风热乳蛾 中医证型诊断:风热外侵上攻咽喉
西医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中医治法:疏风散热,解毒利咽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15g 连翘20g 牛蒡子10g 薄荷10g
板蓝根20g 芦根10g 白僵蚕10g 生甘草6g
射干10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1.休息,注意保暖,易消化软食。
2.抗感染,补液支持、降温,抗炎,对症治疗。
3.监测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签名: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