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调补学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基础,请简述其包含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1)“食药同源”学说;具体指某些食物与药物兼用,因此,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疗.食养的效果,所以历代医家常把食物的功用与药物等同起来。(2)饮食物的四气理论;所谓四气,又称四性,即寒性、凉性、温性和热性,连同不寒不凉的平性,即五性。中医认为能够治疗热症的药物,大多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治疗寒症的药物,大多是温性或热性。此外,食性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3)饮食物的五味理论;五味就是饮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味,实际上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把淡味附加在甘味,把涩附加在咸味。辛味能宣散,能行气,通血脉,适宜有外感表证或风寒湿邪者服食。甘味有补益强壮作用,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赢者,适宜多吃味甘之品。酸味有收敛,固涩作用,适宜久泄、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虚汗、尿频、遗精、滑精等遗泄患者食用。苦味能清泄,能燥湿,适宜热证,湿证病人服食。咸味能软坚,能散结,也能润下,凡结核、便秘者宜食之。(4)食物的归经理论;食物归经,是指饮食对于机体各部位的特殊作用。食物对人体所起的作用,有它一定的适应范围。如寒性食物,虽同样具有清热作用,但其适应范围,或偏于清肝热,或偏于清肺热,各有所专。同为补物,也有补肺、补脾、补肾等不同。(5)“以脏补脏”学说;中医以及民间习惯运用动物的内脏来调理补养人体内脏虚弱之证,如以肺补肺,以心补心,以肾补肾。以脑补脑等,唐代医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发现动物的内脏和人体的内脏无论在组织形态还是在生理功能上都十分相似,他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食养食疗经验,创立了“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的理论。(6)“发物”忌口论;中医以及民间习惯运用动物的内脏来调理补养人体内脏虚弱之证,如以肺补肺,以心补心,以肾补肾。以脑补脑等,唐代医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发现动物的内脏和人体的内脏无论在组织形态还是在生理功能上都十分相似,他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食养食疗经验,创立了“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的理论。所谓“发物”,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诱发旧病,加重新病。“发物”的范围较广,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有学者归纳起来认为有三种可能性:一是上述这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原,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复发。三是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这就是中医所说热证实证忌吃辛辣刺激性发物的道理。(7)饮食宜忌的整体辩证观。中医学显著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所谓整体观念,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人是一个完整的机体,其各个组织器官之间在结构上最紧密联系的,在功能活动上是密切协调的,在病理变化上,是相互影响的。第二层含义是,人与自然界同为一个整体,人体的内环境时时受到外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这又叫做“天人相应”观。所谓辩证论治,是指既要了解食物的性味归经及功用,又要考虑到自己身体素质,性别年龄,疾病属性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饮食的宜忌。这就是因人因病,辨证择食,这就叫饮食宜忌的辩证观。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