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8月,吐、泻两天,加重伴腹胀1天入院。入院前两天无诱因出现腹泻,黄绿色稀水便,无粘液及脓血,伴呕吐,一日6~7次,为胃内容物,在社区诊所按“急性肠炎”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无缓解,一天前,患儿出现腹胀,并呕吐频繁,精神渐差,当日无大便,遂来我院,门诊行立位腹平片示不全性肠梗阻收住。既往体检。查体:T37.3℃,P120次/分,R32次/分,W9kg。神清,精神反应稍差,有脱水征,皮肤弹性可,前囟眼窝稍凹,口唇舌表干,舌乳头突起,心肺无异常,腹胀,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触之软,全腹无肌紧张,右中腹可触及一约2×4cm大小的肿块,质偏韧,肠鸣音减弱。直肠指诊:直肠内有气体,拔指后排出较多量果酱样大便。辅助检查:WBC12.3×10/L,N0.74,L0.26;便常规:血便,未见白细胞及脓细胞;腹部B超:腹右中上部可见一肿块影,约2.5×5.0cm大小,横断扫描呈同心圆图像,纵断可见“套袖征”。 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
正确答案:肠套叠
初步诊断:肠套叠
鉴别诊断:1.急性坏死性肠炎:本病多见于1岁以下儿童,低出生体重及早产儿多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与便血,其血便为赤豆汤样血水便,晚期出现腹胀、腹膜炎及全身中毒症状。x线早期多无阳性表现,出现肠梗阻时可见肠间距增宽。该儿与之不符可除外。2.过敏性紫癜(腹型):该病亦表现腹痛、呕吐、便血,尤其在皮疹出现之前,但该病很少发生在1岁以前,腹部检查无包块,可除外。
临床思维:小 儿 急 腹 症
小儿急腹症常表现为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发热。体格检查时,压痛,肌紧张(或肌卫),反跳痛和肠蠕动改变是重要的体征。正确的诊断依靠详细精确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一、病史:1、腹痛的起病方式:① 若患儿病前无任何症状而突然发作濒死样(暴发性)腹痛,最可能是空腔脏器之游离穿孔或血管意外。② 若腹痛起病迅速--开始中度严重而很快恶化--考虑急性胰腺炎,肠系膜血栓形成、肠绞窄或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③渐进性起病,缓慢加重之腹痛是腹膜炎之特征,阑尾炎常是这种起病。2、腹痛性质:①持续性疼痛,多为炎性病变引起,常见有急性阑尾炎、腹膜炎、憩室炎、急性胆囊炎、内脏穿孔。②阵发性疼痛,多为梗阻病变引起,常见有肠套迭、单纯性肠梗阻、嵌顿性疝、胆绞痛和肾绞痛。③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多为炎性病变合并梗阻引起。常见有梗阻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绞窄性肠梗阻或胆道感染。④疼痛部位牵涉或转移常有特殊意义,胆道痛常牵涉至右肩胛,输尿管痛常牵涉至会阴部。急性阑尾炎常有从脐周转移至右下腹的过程。3、伴随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及呕吐是急腹症的常见症状。儿童此消化道症状较成人表现更为明显,仔细分析这些症状的特征对获得正确的诊断有很大价值。4、腹泻、便秘:在多数急腹症病例中,肠功能有某些改变是常见的,但其变化却是无定的。若能十分肯定患儿在24~48小时内未曾排气排便,即有一定程度的肠梗阻。若无呕吐及无腹胀,则肠梗阻的诊断可能性不大。腹泻是胃肠炎的典型表现,但它也可是盆腔阑尾炎的一个主要症状。二、体格检查:检查注意点:1、争取患儿的合作:要掌握患儿的心理活动,耐心接近患儿,取得患儿的信任及合作。2、使用镇静剂:对完全不能合作的患儿,可使用镇静剂(不能使用镇痛药),待患儿安静后检查。3、检查手法轻柔:检查手法过重,常出现假阳性体征。检查方法是轻柔地将手放在腹壁上,并轻轻地、缓慢地下压,比较各部位不同的变化及病儿的反应。4、反复检查:小儿腹部体征掌握较困难。临床上很难肯定诊断的,为防止误诊及漏诊,需反复多次检查,反复比较,方能确定诊断。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红细胞压积,血电解质,血清淀粉酶,血气分析,必要时行腹腔穿刺液检查。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急腹症的诊断常提供极重要的证据。胸、腹x线平片,b超检查,钡餐、钡灌肠或空气灌肠,静脉肾盂造影。有实质性肿块时,ct检查是必要的。四、外科急腹症的诊断线索:1)
任何患儿急性腹痛持续6小时以上,应认为有外科情况,直至被否定为止。2)疼痛、呕吐及发热在许多急性腹痛中是常见的,有外科情况时疼痛常出现于呕吐及发热之前,而在非外科情况疼痛常在它们之后。3)腹部体征有明确的压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多为外科疾病或内科疾病引起的外科问题,需外科处理。4)腹部外伤后出现的急性腹痛。5)腹部有肠型及肿块。6)腹痛有固定的位置、固定的压痛、固定的性质,说明组织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多为外科疾病。五、急腹症的治疗原则:1.严密观察,反复检查。2.应用镇静剂,抗生素使用应慎重。3.手术探查。六、儿童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儿童最常见的急腹症。10~12岁多见,小于3岁者发病率低。因其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病情发展快,易穿孔,常导致严重的腹膜炎,早期诊断对治疗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该病易误为上感或肠炎。常有上感咽炎扁桃体炎肠炎史,春秋季多见,高热恶心呕吐腹泻是早期最常见症状,多大于38度,可伴有惊厥。恶心呕吐多在腹痛后数小时,但也有先呕吐的,即可以呕吐为首发症状,盲肠后位盆位阑尾炎多无呕吐。频繁呕吐和持续腹泻——可出现脱水酸中毒。查体方法:允许左手自由活动,医生两手同时按左右下腹,如果患儿左手去抓医生右手说明有压痛,此时左手用力按左下腹,患儿置之不理说明余腹无压痛。查体压痛点比成人高,有腹肌紧张(如无紧张可以摸到髂动脉搏动)。要重复检查(就诊时,查血后,入院后),三次一致,可以确认,如果有一次无压痛,不能确诊。入睡后查体比较准确,可以10%水合氯醛口服,1岁每次8~10ml,3岁每次12~15ml。查体看:浅层-肠形有无,中层-腹膜刺激征,深层-深压痛。指检可以在镇静剂后进行,感觉直肠右侧壁有无触痛和灼热感。必要时腹穿。不明原因发热,呕吐,腹泻,小心阑尾炎。随诊观察很重要。可以用b超。鉴别: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一开始即有高热,常有上感,咽红,扁桃体炎等);急性胃肠炎(有饮食不洁史,呕吐多,肠鸣音亢进,而阑尾炎腹泻次数少,常为糊状,少有水泻);肠蛔虫病(无肌紧张,可以有肠梗阻表现,小心可以同时有阑尾炎发作);原发性腹膜炎(急剧,全身反应重,体温高)。七.原发性腹膜炎:经过血、淋巴、泌尿生殖道入侵腹腔,2~10岁多见。儿童患有肾病肝病有腹水时易发生。三分之二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大肠杆菌。特点:肺炎球菌性腹膜炎,起病稍缓,5~6岁女性多见,由外生殖器感染引起;链球菌性腹膜炎,发病急,小于5岁男孩多见,
多有上感史。腹痛常突然发生,剧烈,很快至全腹,下腹部明显者多为肺炎球菌性。呕吐多频繁。腹泻:半数10余小时后出现,较少便血。多数有尿频。全身情况差,脱水,高热。压痛广泛,有移动性浊音,指检有触痛,无肿块。可以腹穿涂片培养,血常规,血培养,co-cp明显下降,尿常规。临床上对腹痛剧烈,呕吐频繁,水样泻,伴脱水,酸中毒且腹部广泛压痛者要高度怀疑。涂片发现g+菌-原发性腹膜炎可能性大,涂片发现g-菌-最好手术探查。一般仅一种致病菌,此与继发者不同。鉴别诊断:阑尾炎;肠伤寒(腹痛多起于右下腹,早期全身反应不明显,体温多小于38度,白细胞多小于2万,x线可见游离气体);右叶肺炎(也可以有腹痛腹泻呕吐腹胀。但有呼吸系统症状,腹部无固定压痛点,x线可见肺部病变)。八.胆道蛔虫症:喜酸恶碱。进入胆道―旦感染,可致胆道破溃穿孔,胆道出血,肝脓肿,结石形成,胰腺炎等。腹痛骤发,可以反射至右肩,辗转不安,大汗,面白,剧痛,为钻顶样疼痛感觉,十分钟左右缓解,发作缓解无规律,间歇期可无腹痛,常呕吐胃内容物或胆汁或蛔虫(也可有便蛔史),剧痛但体征轻为其特点。出现合并症时有其相应的表现。白细胞上升,嗜酸性细胞上升,粪中可找到蛔虫卵。胆道造影,ercp,十二指肠镜,b超可有帮助。诊断三条:①突发剧烈绞痛,恶心呕吐。②自行缓解,痛止如常人。③发作时局限压痛,但无肌紧张。鉴别:胆石症(压痛明显而蛔虫只在剑突下偏右有深压痛);急性胰腺炎(持续剧痛,带状反射);急性肠梗阻(尤为有吐蛔虫史者易误为胆道蛔虫病,但肠鸣音亢进,有肠形,无放射痛。低位梗阻-腹胀,高位梗阻-呕吐明显);急性胃炎(呕吐频繁而剧烈,但吐后轻松);蛔虫性梗阻:2~10岁多见,回肠末端多见。扭曲成团及肠痉挛致梗阻和由于重量关系及剧烈蠕动致肠扭转―腹痛。脐周阵发痛,间歇如常人,常伴有呕吐。可见肠形及扪及包块。胃内若有蛔虫,可有频繁呕吐,可为血性或咖啡样物。时间长不缓解或有扭转提示绞窄征象。x线有时可见成团虫体阴影,有时可见孤立肠袢或孤立大的液平。发病前常有驱蛔不当史。九.肠套叠:80%小于2岁的肥胖儿,4~10月最多,小于3月极少。男多于女,春季多。上感、腹泻、高热、断奶添加辅食、病毒感染可促发。突发阵发剧痛,发作时有数分钟(随病程进展有变化),有间歇期,20~60分。腹痛开始后不久呕吐早期较频,吐乳汁-胃液-胆汁-粪水(渐近过程),病后4~6小时有便血。可及腹块,右下腹空虚
。晚期腹胀。精神差,淡漠而不被重视。查体:左手托右腰,右手按右侧腹,双手可扪及肉团样肿块。病情发展可有发热脱水中毒休克等。套入部至直肠指检可及。可疑者指检或开塞露使用以尽早发现血便。b超对肠套叠也有重要意义,96.7%铜钱征,靶环征。对以休克,便血,嗜睡为主要表现者要小心,勿漏,特别是无痛性肠套叠。fevre公式:①阵发腹痛加腹块=肠套叠;②阵发腹痛加呕吐加直肠内血便=肠套叠;③阵发腹痛加x线透视有套叠阴影=肠套叠。价值较大。鉴别:菌痢(夏季多见,开始即有感染和中毒症状,而套叠后期才有。腹痛不如套叠剧烈。本病便血为鲜红胶冻样,较频,有粪质,而套叠粪质少。本病无腹块);急性肠炎(病初有发热和中毒症状,血便为血和粪相混,有臭味);急性坏死性肠炎:(以腹痛便血表现为主时易误诊。大量便血,特殊腥臭味,暗红色,无粪质。早期即发热,无腹块);阑尾周围脓肿:(多无便血,小于2岁少有阑尾炎);蛔虫梗阻:(多大于3岁,无果酱样血便,腹块可为多个);腹部紫癜病(henoch病):(多见于5岁以下,可有腹痛呕吐便血,但还有皮疹,关节痛,血尿,无腹块。但是有时可并发肠套叠)。十.急性坏死性肠炎:主要累及小肠,以小肠广泛出血坏死为特征,被认为是肠道化脓性感染。也有人认为是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产生毒素所致。也有人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即与过敏有关,感染是继发,即先有肠壁血循障碍和局灶坏死。7~14岁多见,农村多见。多呈节断分布,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分界清楚。肠壁充血水肿-甚至溃疡坏死,肠腔积气,暗红,恶臭,血性液体和坏死物质,肠系膜广泛水肿,淋巴结肿大,肠管表面有纤维素渗出并互相粘连,腹腔内有混浊或血性液体。腹痛多为首发症状(90%),多突发,为阵发或持续伴阵发加剧,多在脐周或上腹部,1~3日后加重。腹痛开始后不久有恶心呕吐,可吐粪汁或咖啡样或血水样物。开始为黄稀便,后呈蛋花样便,1~2天后赤豆汤样或果酱样便,血量多少不定,常有特殊腥臭味。注意婴幼儿常无明显血便或出现较晚,要小心。1~2天后有全身中毒症状,高热面苍白厥冷。早期脐周或上腹部压痛轻,与剧烈腹痛不相符。大多有腹胀,早期肠鸣音亢进,晚期减弱。坏死时有腹膜炎表现。症状出现机率:腹部压痛97%,腹痛93.6%,便血80.7%,呕吐76%,腹胀64%,腹泻56.7%,腹肌紧张36.9%,肠型10.5%。白细胞升高至1.5~4万,有中毒颗粒,k,na,cl下降,cocp下降,粪检
见大量红细胞。无明显腹胀可以腹穿。x线有提示:大小不等液平,局限积气,肠间隙增宽,坏死后可有游离气体。发病规律:腹痛-血便-中毒休克。对于突发中上腹痛,阵发或持续伴阵发加剧,有腥臭血水样便或果酱样便,且中毒休克很快出现者要考虑诊断。本病五种类型:1肠炎型(以腹泻为主,早期便血不突出,粘膜及粘膜下层充血渗出,年幼多见,易误诊。)2便血型:(粘膜及粘膜下层坏死)3肠梗阻型:肌层水肿出血坏死,肠管僵直,似肠梗阻表现。4腹膜炎型:病变至肠管浆膜层,毒素外渗甚至穿孔,症状重,常伴休克。5中毒休克型:广泛坏死出血者。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